(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 的美食與旅行手扎」,旅行體驗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颱風來襲前,天氣總是變得特別地好,很適合出外散心。上周末到梅花戲院看了大家口碑相傳的「高年級實習生」後,在台北教育大學附近用完餐,抬頭看著穹蒼的藍天白雲,剛好掉了 Youbike 專用的捷運卡,就決定來個飯後散步,一路從北教大所在的和平東路二段,往六張犁的方向閒逛,先是意外地發現了和平東路二段136巷的靜巷。巷口有座放滅火器的窗口,被綠葉攀藤而下,形成有趣的景象。
一襲午後陽光照在綠意盎然的小巷中,漫步其間十分自在,無意間發現巷內有座「台灣文化講堂」,紅牆綠瓦藤蔓攀延的老房子,給人一種走入時光甬道的恍惚感,靠近看了看屋前告示窗內貼的演講講座海報,發現主講人竟然包括了李前總統、呂前副總統、施明德先生在內的名人政要,講題都跟台灣民主發展歷程與名人過往經歷有關。
上網查才知道這間講堂,隸屬於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經營管理的場地,除了累積文研所上師長大量藏書作為閱覽之外,也舉辦有各式課程、講座、活動、展覽,目前由第12屆所學會管理。講堂周遭有腳踏車停在牆邊一隅,旁有綠葉紅花相伴,好一幅恬淡幽靜的靜巷風情畫。
走出了小巷回到了和平東路二段路上,往前走沒多遠右轉便是臥龍街,這臥龍街的長度,在台北的街道中算是數一數二的綿延,一路可以延伸到和平東路三段與麟光捷運站出口附近,當然沿途的街景也大不相同,印象中在麟光捷運站與和平東路三段交錯的臥龍街,一路巷弄穿過富陽街、樂業街等老街附近,像是一片早被人遺忘的台北淨土,山林綠意圍繞。
而和平東路二段與臥龍街交叉口,剛好是這綿長的臥龍街另一端,一開始是老房子,看到一些殷實的老店在街上開著,接著就分成了臥龍街與敦南街兩條,順著左手邊的臥龍街一路前行,到了31像這裡,街景卻從舊街道一變,成了筆直開闊的道路,再往前都是些豪宅高樓大廈林立,儼然是另一道迥然不同的城市風景。巷口牆上路標上寫的是巷子,寬度卻感覺完全不輸臥龍街,新舊台北城市發展的景象在此有了意外的交融,一邊是以前傳承下來的平房,看得出歲月滄桑走過的痕跡,除了純樸的住家,還有一些開著食堂的店家,沒有多餘的裝飾,只有一種雲淡風輕的寧靜致遠,靜靜地撫慰著久住在此的老街坊人們。
沒有再繼續前行 走到辛亥路三段,-而是往左轉折回敦南街,沿途兩側經過的都是高樓大廈,修整的十分華麗的庭園造景,配置齊全的大樓警衛跟高科技的監視設備,流露著一襲疏離的豪華尊榮感,隨著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這些豪宅在某種意象上,像極了用黃金堆砌出金字塔,將富人囚禁在內,這樣的安穩是一種幸福嗎?可能因人而異,感受見仁見智吧。
走過了高樓大廈,眼前是一大片建築圍籬隔起來的建築工地,感覺占地甚廣,在藍天白雲綠樹的映照下,正在興建中的鷹架與鋼架建築結構,少了平常工地常見的塵土飛揚,不同一般盆栽的圍籬裝飾,五彩繽紛的牆畫,也多了一分人文氣息,很喜歡圍籬畫上那句「台北,不只是城市,也是座森林。」,很好奇這興建中的建築,是怎樣的用途?
折回了敦南街上,就是整個台北教育大學的校地後花園,街景也回到了臥龍街開端時的老街風景,綠葉從藍色的鐵圍籬探出了頭,讓人看不出裡面的建築風景,老舊斑駁的牆面,光影婆娑,秋日午後,一路順行,抬頭看看藍天白雲與綠蔭的風景,還有街邊兩側的老屋,沒有太多人行走的街上,一個人獨自踽踽前行,給人一種時光已遠漸行漸遠的縹緲感,淡淡地如輕煙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