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版主體驗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
不同於位在台北市內湖區整治完善、設備周全的大湖公園與碧湖公園,名列台北都會區第一大湖的汐止金龍湖,面積13.4公頃,湖寬200公尺,興建於西元1750年左右,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清朝時有工匠在此砍伐樟樹,工匠頭人稱「匠頭」,故金龍湖埤塘舊稱為「匠頭埤」。 上週想去汐止翠湖看桐花,便二訪這座台北盆地內第一大湖,因為順著金龍湖畔上行,就可一睹滿山開滿油桐花的汐止山巒,與翠湖後山小溪水中絕美的落桐花。
這篇先來介紹與分享這兩年經過逐步整理,開始比較吸引人前往一探此處古樸自然的山光水色!
日據初期金龍湖被指定為公共埤圳,原為人工挖掘,上游由北峰溪水匯流而成的大池塘,蓄水以為灌溉用水,下游注入基隆河,在汛期仍肩負防洪的重要功能,後改組成「匠頭水利組合」,光復後屬七星農田水利會,原本是農業灌溉用的陂塘,灌溉鄰近200甲田地,隨著汐止社后地區農地轉變成耕地,近年來金龍湖已無灌溉需求。
過去金龍湖只有湖東側建有短短的步道,近來新北市政府與七星農田水利會,將湖畔週邊環境逐步美化,建好完整的環湖步道種了不少花草,讓附近居民可以在此散步運動與賞花。
金龍湖的外形,看起來像是由主湖區伸出四「爪」,沿著湖畔建有環湖步道與長椅,可以讓訪客或站或坐靜賞湖景自然的豐富生態平衡,湖面經過清淤疏濬,在這可以看到白鷺鷥、翠鳥、紅冠水雞、水鴨等親水鳥類成群,愈來愈值得來此欣賞山光水色,除了是在地居民晨昏散步的好地方,也吸引不少外地遊客來此一,成為汐止市著名的遊憩景點之一。
東邊算起第一「爪」最長,沿上游北峰溪有步道通往翠湖,第一二「爪」間為大型社區「水蓮山莊」。
第二三「爪」間湖畔山上有一寺廟「北峰寺」,為汐止社後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
第三「爪」次長,上有一白色拱橋,為湖前街所行經,溝通「水蓮山莊」。
第四爪最短小。沿途可以看到許多這些別墅的倒影。
金龍湖又稱為觀音湖,命名起源於湖濱小山丘,有一間當地社后地區近十萬人民間信仰中心,香火鼎盛的「北峰寺」,寺內奉祀觀世音菩薩,雄偉的黃色屋簷,增添碧藍湖水的美麗。
北峰寺創建於民國三十一年,建築外觀雄偉,據部分信徒說法,七十幾年前,北峰寺初期興建時還是座小廟,土地全為私人所有,後來因供俸觀世音菩薩非常靈驗,加上長期有效管理,才使其規模不斷擴大,最後增建成今日擁有數座大殿的規模。
金龍湖湖邊早期有湖前街的別墅,後來建商蓋了幾個大型社區如水蓮山莊、日月光山莊等高樓林立在湖畔山間。
如果看完翠湖的桐花後,還可下山逛另一邊的湖畔,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去參觀北峰寺與白色拱橋 。
如何前往:
(一)開車的朋友可從汐止大同路一段,轉中興路,接康寧街;或從大同路二段接汐萬路後右轉康寧街,即可抵達金龍湖。
(二)搭乘大眾運輸的朋友,先搭台北捷運板南線在南港展覽館站出站,轉搭公車817在金龍湖站下車,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
(註) 本文中介紹的圖片與文字,版權歸屬SJKen 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