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 SJKen 的美食與旅行手扎」,展覽體驗是版主參觀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週日來到位於台北市長安西路39號的「台北當代藝術館」看展,原本古色古香的老建築,被一片竹藤編成的外牆所籠罩,經過此地的朋友一定會被這奇特的景緻所吸引。近年來台北市政府致力於城市綠化與藝術村推展,於是過往的市定古蹟,都賦於了新機能和風貌,提昇台北市民身心靈生活的品質,帶動街區與社區再造,一舉數得!
- 2001年開館的「台北當代藝術館」是第一個成功的案例,前七年由市政府委託民間企業家組成的「當代藝術基金會」統籌營運,基金會董事和歷任館長、館員們悉心致力結合藝術古蹟和科技,陸續辦理了許多精采絕倫的當代藝術展覽,除了推動台灣與國際藝壇的對話,也大幅開拓了民眾的美感品味和文化視野。
-
2008年1月1日起,為期七年的「公辦民營」合約結束,台北當代藝術館轉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替營運。新的經營團隊除了延續之前的營運理念和方向,也努力匯聚海內外的關注,結合官方有限資源與民間贊助力量,媒合多元文化和跨界創意。
-
當代館始終自我期許的三個目標,一是推動多元風貌的藝術創作與展覽,二是著眼於激發民眾的新觀點和新思維,三是提供當代城市發展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活力,除了扮演國際當代藝術展覽的重要據點,和彰顯台灣當代藝術成果的焦點櫥窗 。
當天在館外的街道特展宣傳旗幟上,也可看到正在展出,以及即將推出的新展預告,有興趣的朋友都可前往欣賞,有些展覽是免費參觀,有些門票也只要NTD50,一個銅板價就能欣賞到藝術家的心血創作,相較於松煙與華山文創園區少則2、300多則破500的昂貴票價相比,真的是喜歡藝術平民大眾的一大福音。
目前正在館內外展出的藝術創作,共分為三大項,其中下列兩項都只展到本週日,還沒去看的朋友,請把握時間,以免向隅。館內現在雖然全面開放攝影,但為維護現場觀展品質,禁止使用閃光燈、腳架以及錄影,展場工作人員亦不提供攝影服務,同時也請觀眾尊重藝術家之智慧財產權及作品版權所有。
為了尊重藝術家的創作版權,與專心細細品味藝術家的創作,也避免干擾到他人的觀展品質,當天我決定不在館內進行任何拍攝,所以本文接下來的展覽簡介文字與影片,都是引用自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http://www.mocataipei.org.tw/),包括了藝術家個人簡歷、創作起源,以及想藉這些作品傳達的理念,請大家慢慢欣賞。
展覽一(一樓展場)│兩个习─游文富個展
Feather Dream & Bamboo Quest─Wen Fu Yu Solo Exhibition
展覽日期│2015/03/28-05/17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展覽門票│50元
台北當代藝術館_游文富/周慶輝雙個展CF,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az-adQdQkI
《兩个习─游文富個展》展覽介紹 (2015/03/28 ~ 2015/05/17) , 展覽簡介文字與影片引用自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 http://www.mocataipei.org.tw/index.php/2012-01-12-03-36-46/current-exhibitions/1448-feather-dream-bamboo-quest-wen-fu-yu-solo-exhibition)
「自然的知覺」是游文富創作的核心美學。他認為:人,如同野生動物一般,當心思純淨不受干擾時,對於環境即有高度的敏銳性。科技高度發展的今日,一切事物強調感官激發與人性互動,但人們的美感直覺卻反而逐漸消彌殆盡。為此,游文富訴諸竹與羽毛等自然媒材,創造一種人們感覺熟悉,卻也充滿新意和想像餘地的藝術裝置或環境景觀,鼓勵觀眾透過靜心觀看,乃至於行動參與,去發掘和捕捉,包括氣流、風聲、光陰、時間等飄渺不定的事物,去感受和體驗生活空間或自然環境中,一些剎那即逝的吉光片羽和美感訊息。
本次在當代館的個展,以《兩个习》為名,將文字學中以部首組合衍生字形/字義的概念,關連到游文富本身以「竹」、「羽」這兩種鄉土媒材,發展創作出多樣性當代藝術的志業。此種拆解、重組的概念,在本次展出作品名稱和材料形構之間也有所對應,如:戶外的大型裝置〈築〉(竹木凡工)、多媒體裝置 〈知音〉 (矢口立日)、懸吊裝置〈雲〉(雨云)...等。本展除了呼應當代館建築戶外場景和室內空間的現地裝置作品之外,也包括了融合中國水墨山水和各國鈔票人像的「羽毛畫」作品系列,這些作品除了展現藝術的種種創意和巧思之外,實際也反映了藝術家不同時期的生活體驗和生命思維,併現了其個人藝術創作的整體涵構與細部脈絡。
展覽(二樓展場)│人的莊園-周慶輝個展
Animal Farm- Ching-hui Chou Solo Exhibition
展覽日期│2015/03/28-05/17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展覽門票│50元
《人的莊園-周慶輝個展》展覽介紹 (2015/03/28 ~ 2015/05/17 ) , 展覽簡介文字與影片引用自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 http://www.mocataipei.org.tw/index.php/2012-01-12-03-36-46/current-exhibitions/1447-2015-03-02-10-48-06)
周慶輝此次個展【人的莊園】,源自一個長達五年、投入眾多人力與資源的拍攝計畫;他以動物園為創作發想和拍攝場域,雙向鋪陳了現代文明生活的浮華與困境;整個創作過程,包括構想文案、申請場地、籌募資金、徵求演員、張羅設備、製作道具…等各階段工作和複雜流程。直到最近的二年,他帶著工作團隊反覆進駐新竹市立動物園及高雄市壽山動物園,在既有的環境裡搭台造景,在清晨與黃昏時刻造境演出,在野生動物聚集的人工飼養環境中,置入了夢幻化的表演舞台劇場和真實感的家居生活空間,以荒謬、錯置的手法,讓活生生的人類搭配標本化的動物,在一種既是家園也似牢籠、從文明內室延伸到野外自然的詭譎情境中,共同演出一齣齣看來視覺華麗卻又啞然無語的默劇。
周慶輝 -【人的莊園】幕後紀實,影片引用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Gv9E4O_8E
本次展出,含括三大框架:一、身體意識的框架;二、生存意識的框架;三、集體行為意識的框架。作品內容包括演員的定裝肖像照、九幅在動物園排演拍攝的史詩式超大影像,九個以攝影棚及回收廠為演出場域的錄影裝置,一個讓觀眾進入體驗內部情境的大象房間,和一個冷眼旁觀棕熊生活環境與動態紀錄的多媒體裝置。對周慶輝而言,他的創作攝影除了展現社會觀照的意圖和視覺力量,另有一層伸張自我的重大意義,就是「透過影像代替我存在的價值,告訴別人我在想什麼?透過攝影創作讓我的生活更多樣性!」
2015台北當代藝術館_人的莊園_藝術家訪談_周慶輝(上),影片引用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Dn2cYiuyQ
2015台北當代藝術館_人的莊園_藝術家訪談_周慶輝(下),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D5P-YnTPU
當代傳奇-2015 MOCA國際錄像藝術節(2015/04/25 ~ 2015/06/14, 展覽簡介文字與影片引用自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 http://www.mocataipei.org.tw/index.php/2012-01-12-03-36-46/upcoming-exhibitions/1512-2015-moca)
Fairy Tales—2015 MOCA International Video Art Festival
展覽門票 免費入場
【當代傳奇-2015 MOCA國際錄像藝術節】為台北當代藝術館戶外電視牆, 2015年「當代影像聚場」的第四檔展覽,由德、法策展人馬丁休斯與黑莉葛奈共同策畫,邀請來自阿富汗、阿爾及利亞、法國、台灣、中國、韓國、越南等19國共25位藝術家,一同呈現精彩的錄像作品。
「傳奇故事」源於古老的口述傳統,藉由其中的隱喻及內涵,反映人類行為與處世態度,進而成為各國間文化交流及知識傳遞的媒介,也是建立各國文化主體性的重要工具。11世紀漢朝中國所開拓的敦煌絲路,使得東、西方在經濟與文化上不斷地交互影響,也在歐、亞文明發展歷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今面對全球化的時代,東西交流已然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文化主體性也逐漸模糊,置身多元化的「當代」環境,人們可以交流分享的傳奇故事也隨之演變
【當代傳奇-2015 MOCA國際錄像藝術節】企圖藉由策展,探討全球化衍伸出來的各種當代議題,如:1. 經濟強權宰制下的勞工剝削,以及金錢至上的幻象與虛無;2. 後現代社會的普遍無力感,和精神價值的再探索;3. 對生活空間、精神象徵、文明進程的解構與再建構;4. 戰爭與暴力衝突所造成的社會不安,與人際的歧視、誤解;5. 媒體對大眾思想言論的操控,以及奇觀社會的吹捧塑造。
本展透過不同國籍的藝術家,以多元的視角與論點,切入當代議題的核心,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將於4/25的廣場活動,邀請台灣年輕影像創作者與民眾分享作品,相互交流,加入創造現世的「當代傳奇」。
節目表 Program Schedule *依網站及現場公告為主 |
|
星期一 Mon. |
資本幻象 Illusion of Capitalism 安德里亞·帕奇、陳界仁、程然& item idem、穆罕默德.布鲁伊薩、楊福東 Adrian Paci, Chen Chieh-Jen, Cheng Ran & item idem, Mohamed Bourouissa, Yang Fudong |
星期二 Tue. |
精神的探索 Spiritual Exploration 曹斐、歐文.沃姆、圭多.范.德.衛夫、桃絲.馬赫切娃 Cao Fei, Erwin Wurm, Guido van der Werve, Taus Makhacheva |
星期三 Wed. |
衝突與暴力 Conflict and Violence 艾瑪古爾.梅林巴耶娃、卡明.勒差布拉瑟、森萬里子、繆曉春、公共快遞、泰普&摩斯 Almagul Menlibayeva, Kamin Lertchaiprasert, Mariko Mori, Miao Xiaochun, Public Delivery, Taps & Moses |
星期四 Thu. |
解構與重建 De- and Re- Construction 艾哈邁德.奥古特、麗達.亞布、薩伊德.阿塔貝可夫、王慶松 Ahmet Ögüt, Lida Adbul, Said Atabekov , Wang Qingsong |
星期五 Fri. |
媒體亂象 Media Chaos 德揚.卡盧傑羅維奇、瑪莉金、螺旋槳團體 Dejan Kaludjerović, Mari Kim, The Propeller Group |
星期六、日 Sat.& Sun. |
全部作品 All video works |
特別放映 Special Screening |
5/5 Tue. 西普里安.加亞爾 Cyprien Gaillard 5/12 Tue. 卡蜜兒.安侯 Camille Henrot 5/19 Tue. 瓦利.拉德 Walid Raad |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官網: http://www.mocataipei.org.tw/
TEL:(02)25523721 轉301
FAX:(02)25593874
E-Mail: services@mocataipei.org.tw
- 周二至周日上午10:00至下午06:00;下午05:30停止售票
- 週一休館 台北當代藝術館/洽詢電話 02-2552-3721轉301或302
<參觀須知 Notice on Visiting>
參觀本館時,請您務必遵守以下事項,以維護展覽空間及展出作品之品質與完整性,同時給您自己以及他人一次愉快的觀展經驗:
1. 請勿於展場內高聲談笑、追逐嬉戲、飲食、吸煙及拋棄紙屑、雜物。
2. 請勿於展場內使用行動電話進行談話。
3. 服裝不整、攜帶寵物者謝絕進入參觀。
4. 本館目前全面開放攝影,為維護現場觀展品質,請勿使用閃光燈、腳架以及錄影,展場工作人員亦不提供攝影服務,不便之處敬請見諒。同時請尊重藝術家之智慧財產權及作品版權所有。
台北當代藝術館感謝您的配合。
<大眾運輸工具 Public Transportation>
捷運 | 淡水線至中山站下車,沿捷運大街往台北車站方向步行約5分鐘, 自長安西路R4出口乘電梯。
MRT | Danshui Line, Zhongshan Station, Exit R4 •
公車 | 216、217、218、220、224、247、260、287、310 等至中山市場站低底盤公車:棕9、266、282(均先至捷運中山站下車,再步行前往)
Bus | 216, 217, 218, 220, 224, 247, 260, 287, 310 Zhongshan Market Stop
<停車場 Parking>
汽車|建成國中地下停車場(電話:02-2559-6615)每小時30元,每半小時15元
機車|免費
Paid Parking|Jan Cheng Junior High School Parking Lot (Tel: 02-2559-6615) NT$15/30mins for cars, NT$20/once for motorcycles.
(註) 本文中介紹的圖片與文字,版權歸屬SJKen 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