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展覽體驗是版主參觀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近幾年讓台北市增加了不少藝文風景的原因之一 ,或多或少跟台北市政府與民間,相繼推廣的街頭公共裝置藝術作品有關。從早期位於東區松仁路中油大樓前的羊形銅雕到隔街相望的鳥群石刻,再到前些時候在信義路五段與南港Citylink百貨公司的吉米作品。
中絕對不可忽略的是台北捷運沿線陸續出先的公共裝置藝術作品,從捷運站內部到地下街,再到捷運站出口週邊,都能欣賞到這些由國內外藝術家的創作。數量之多,已經可以來一趟台北捷運公共裝置藝術之旅,如果要細細品味,可能要花上一整天都不見得能全部看完。
公共藝術不同於純藝術,公共藝術需要著重「環境」、「民眾」與「美學」,設置地點當地的屬性與議題也要列入考量,在諸多限制與條件之下,所創作出具有場域精神的作品,因為不同場域的文化,透過象徵性的公共藝術作品,如果能賦予歷史的意義,挑戰性相對也較高。
延續上一篇關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的介紹(「台北當代藝術館」--- 多種不同的藝術展覽 ),這篇要介紹的是距離台北當代藝術館不遠,位於南京西路到長安西路之間,從中山捷運站1號出口出站,順著中山地下街R5與R4出口,巷內綠意盎然的公園人行道上的公共裝置藝術作品。
這些作品是2010台北市政 府文化局配合「臺北好好看」政策,委託台北當代藝館專案策劃的「台北當代藝術館廣場至捷運站公共藝術設置案」成果, 以「捷運之便+慢活之樂」作為整體策劃的主軸,針對捷運淡水線及中山生活圈的特性,邀請了李億勳、李明道、梁任宏及許唐瑋四位藝術家,依基地環境特色屬性分別以「青春舞台與親子空間」、「時尚流行與消費文化」、「自然生態與場域美學」、「科技美 學與視覺文化」等為主題,運用不同的媒材及表現手法,量身打造四組公共藝術作品,將台北中山捷運站南京西路到長安西路之間長安西路口之間的公共場域,轉化成一條各種想像的空間線型藝術公園。
『聽.說』台北當代藝術館廣場至捷運站公共藝術設置案特展」藉由藝術家的概念,做一整體性的呈現。展間除了互動性的裝置,更濃縮了公共藝術的四大元素:設置過程、藝術家介紹、民眾參與及公共藝術作品,呈現出公共藝術作品隱含的內在意義,同時民眾參與的成果轉換為公共藝術進入生活的觸角,呼應公園上直觀的、不斷與人互動的既有公共藝術。藉由本展期望讓公共藝術與大眾產生更豐富的對話內容,加深與地方的意義連結,當作品設置完成後所留下公共藝術作品的多元形式,與民眾進行互動,成為一種「聽」與「說」的媒介,民眾得以各自詮釋,賦予既有作品更貼近公眾、更生活化的意義。而民眾亦能藉由公園上的新視覺、新話題,提升視覺感受和生活美學認知,傳遞自己的心情。
這篇主要介紹的是李億勳與李明道兩位藝術家的公共裝置藝術作品,包括李億勳先生「台北傳奇」系列的六項作品:「這是一個好所在 」、「淡水來的客人」、「靈感湧現的時刻」、「Shopping樂園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與「 都是一家人」,以及李明道先生創作的 「音響機器人」與「不鏽鋼汽球 」這些公共裝置藝術作品,在中山捷運站與地下街出口、牆壁 上驚艷現身,或是在綠蔭圍繞中微笑迎人。接上MP3與手機,就可以與大家分享音樂,化身成為街頭DJ,或迎風搖曳引人矚目!
李億勳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 ( 藝術家與作品簡介文字引用自 http://publicart.moc.gov.tw/artist/artist_single.php?id=43)
馬賽克鑲嵌師承顏水龍老師,顏老師為國內油畫前輩畫家,更是公共藝術與手工業啟蒙之先驅,創作多本地特有與常見之素料為主,而磁磚更是台灣建築最常用與數量最多之建材,本於傳統廟宇之剪黏工藝,結合西洋鑲嵌壁畫之技術,創作出具有濃烈本土風格之作品。
李億勳曾於1986年擔任顏老師花蓮慈濟醫院馬賽克壁畫「釋迦問病圖」的助理,學習馬賽克鑲嵌製作技術與觀念,期間對於各種鑲嵌技法與材料之表現,用心體會與深受顏老師影響。
多年來李億勳之創作,由平面的視覺傳達設計,逐漸趨向於立體的空間設計,從單純地設計作品與藝術創作,轉為社區營造活動規劃和參與,深刻地體驗社會的人、事、物。因緣於社區總體營造的活動,帶領學生及社區民眾共同參與,導入馬賽克鑲嵌技術,成果深受好評。
作者│李億勳
作品名稱│台北傳奇
年份│2009
材質│馬賽克瓷磚
大同、中山兩區見證台北市的發展,文化與商業交相演進而參雜在一起,歷經歲月與潮流,兩者已相互並容和諧。台北捷運的興建,帶來生活圈的擴大與便利,更發揮其磁場效應,許多傳統與創新的行業皆在這裡連結,社區民眾的生活與文化,也逐漸與各種場域中的空間相融,並形成新的生活方式與議題。
本作品系列透過六種主題的結合,幽默的視覺表現,傳達出社區與場域精神。金庫破牆而出的超現實畫面象徵了本地的商機與潛力;擬人化的可愛小動物群,呼應了本社區中的各種商業活動與民眾的行為,原本冷灰單調的捷運機房牆面與出口,因為這些元素的加入而活化,變身為具有美感及話題性的藝術作品,既增進了公共空間的親和性,也激發民眾與環境美學的對話。
「台北當代藝術館公共藝術專案」藝術家李億勳專訪,影片引用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x7dS4zZ-0U ,藝術家在影片侃侃而談每件作品創作的概念與意含,聽過作者親自的解說後,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就更能理解。
「這是一個好所在 」,南京西路是辦公大樓林立,百貨公司與巷弄內的中小企業很多,自然也有銀行在此成立為大家提供金流的服務,所以藝術家以一個打開的銀行金庫,象徵此地是一個生意興隆財源滾滾的好所在。
「淡水來的客人」這裡的牆壁也都有可愛的彩繪圖 午後的天氣很涼爽,很適合在這裡乘涼,透過淡水游來的螃蟹與4隻彈塗魚,營造一種夏日的風情畫。
「靈感湧現的時刻」的創作靈感來自法國明雕塑家羅丹的作品「巴爾札克」,巴爾扎克是一位作家,在他的作品種常提到貓頭鷹與咖啡杯,就成了創作靈感的起源。
「Shopping 樂園 」則是引導遊客別忘了在這熱鬧的商業區購物,等同結合當地產業特性,讓遊客在觀賞藝術品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
「天生我材必有用 」以一群小兔子跟蝸牛各展本事,不管快慢只要努力,比喻天生我材必有用,善用自己的優點,最後都能達成想要達成的目的。
「 都是一家人」以一隻母雞背馱著一隻小鴨,後面還跟著一群小鴨,公雞在牆頭上引導,不分雞鴨異同,大家都是一家人其樂融融!
李明道(藝術家與作品簡介文字與影片引用自http://www.publicart.tnua.edu.tw/chinese/02_artist/01_detail.php?aid=27)
藝術家、設計師
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創作研究所碩士
曾任實踐大學應用美術系講師
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駐校藝術家
Akibo Works 負責人
李明道(Akibo)瑋用當代藝術的創作形式,搭配公共藝術思維的整體規劃,讓捷運中山站至當代館間的線型公園、中山地下街R4出口改頭換面,原先機房林立、冷色調的平凡捷運公園,搖身一變成為適合親子同遊、悠遊玩賞的藝術步道。同時也期望能重新詮釋本區的地方特色,轉化空間的氛圍,營造一個可以緩和都市人生活步調的藝術公園。
作者│李明道Akibo
作品名稱│音響機器人BIGPOW
年份│2009
『音響機器人BIGPOW』是個樂團,包括主唱BIGPOW和合音TWINPOW-L & TWINPOW-R共三個成員。他們超喜歡音樂,喜歡自己聽,更喜歡把音樂分享給大家。
如何播放音樂:請將BIGPOW左肩上的耳機插頭接上你的手機或MP3播放器,讓機器人替你播放音樂。請輪流使用。
本音響開放使用時間為兼顧住民生活起居,開放使用時間:
週六、週日:10:00-20:00
*本機器人音量全時段調控在80分貝以下,符合『噪音防治法』規定
「台北當代藝術館公共藝術專案」藝術家李明道專訪,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1ww5Ib2XdA
「音響機器人」: 有3隻機器人,大小身形各異其趣,但都因為有音樂聆聽而閃閃發光,機器人身上有狀置可接上MP3與手機,放出音樂就可以與大家分享,化身成為街頭DJ!
「不鏽鋼汽球 」五顏六色的氣球飄揚欲飛,散播著歡樂與藝術的氛圍!是不是很棒的一處公共藝術裝置公園,有空前來尋幽探訪一番!
台北市中山捷運站公共藝術
淡水信義線:10444臺北市中山區南京西路16號
松山新店線:10352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55號
<大眾運輸工具 Public Transportation>
捷運 | 淡水線至中山站1出口,沿捷運大街往台北車站方向步行約5分鐘, 自長安西路R4出口乘電梯。
(註) 本文中介紹的圖片與文字,版權歸屬SJKen 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