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 SJKen 的美食與旅行手扎」,旅行體驗是版主拜訪後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曾經有段時間因為到欣欣大眾影城看電影的關係,常往林森公園跑,園內四季不同的風景都拍過,最近難得又重返舊地,就順手拍了些園內夏日的風情。
位於中山區,新生北路、南京東路一段、新生北路二段28巷間的林森公園,西側以林森北路與康樂公園(十五號公園)相鄰,最早可以回溯到日據時代,這裡曾經是公共墓地,稱為三橋町,曾擔任過台灣總督的乃木希典,明石原二郎都曾葬於此,還有為紀念一對殉情者,而建立的「比翼塚」,就在園內最大的樹旁,幾年變化,感覺那棵大樹不似之前那樣繁茂。
林森公園,請參照維基百科簡介 http://zh.wikipedia.org/wiki/林森公園
明元石二郎,請參照維基百科簡介 http://zh.wikipedia.org/wiki/明石元二郎
鎌田正威,請參照維基百科簡介 http://zh.wikipedia.org/wiki/鎌田正威
1945年台灣光復後,,這裡成了來台難民安置所,街巷狹小龍蛇混雜,居民們就地取材搭建臨時住所,甚至使得墓碑成為房舍的一部份,40多年形成一種獨特的歷史情感與都市建築景觀。
1997年3月,台北市政府在都市更新、防災安全等問題的考量下,開始拆遷原有建物,引發抗爭與衝突,最終還是在當年年底完成地上物安置拆遷,以及公園綠化工程。
1999年,明石元二郎墓另遷葬至台北縣三芝鄉(今新北市三芝區)
2003年10月,正式完成公園建設,又名中山14號公園。規劃為感官體驗公園,東半部部份土地為地下停車場出入口、長安抽水站使用。
2010年12月,開闢林森公園時遷至新公園國立台灣博物館前的明石元二郎墓鳥居與鎌田正威墓鳥居,重新移回林森公園西北角,明石元二郎墓故址。
林森公園經專業團隊規劃設計後,有了全新的風貌,公園內規劃了陽光活動草坪區、晨昏健身廣場區、水霧花園表演廣場區、精緻口袋花園區、民眾活動中心、地理烙記碑、花樹丘陵散步區、闊葉林區、緩衝林帶等區域,假日常看到人狗一家親,在公園內自由自在地奔跑,當然也有人拿著書在公園的長椅傷閱讀,或是獨自在休憩,一整個很舒適自在。
公園以都市紋理編織成的彩色繡錦,以及萬物生態共存的樂園為規劃主軸,保留了日據時代遺留的歷史文化痕跡,並融入了自然生態四季千般萬種風情,提供附近居民平日與週休二日活動及自然教育的機會。
今年去的時間已經是7月初,早已過了葡萄成熟時的季節,加上今年實在太熱了,靠近欣欣大眾百貨那一排葡萄藤架上,只剩一兩株還有長著葡萄,其它都只剩綠葉,有的還是鮮綠,有的已經被曬得枯黃! 灑落的光影迎風婆娑搖曳,別有另一番風情!
林森公園內設有多功能感官體驗區,像景石花園(觸覺)、花廊休憩區(味覺)、香味花園(嗅覺)、活動草坪及兒童遊戲場等,方便不同的大小朋友去體驗。康樂公園則規劃有親子水霧廣場(視覺)、睡蓮噴水池(聽覺)、花樹丘陵區、散步小徑、緩衝林帶、公廁及地理絡記碑等設施,是適合闔家同遊的休憩景點。
在林森公園也可以看到阿勃勒的黃金花穗!一棵棵高聳入雲,迎風飄揚美極了!
公園的另一端有幾隻鴿子,在寬敞的道路上與草地裡進食、四處散步跳躍,一派地悠閒自在!
當天在葡萄小徑上散步前行,即使沒有滿株結滿葡萄,那葉葉相連到天邊的葡萄葉,也讓人看得沉迷。
再往前走看到了美美的紅花與黃花,盡情在陽光下綻放迷人的丰姿。
還有可愛的小麻雀在繪有西洋旗圖形的石凳上做日光浴,一派地悠閒!
接著又是一片繁花的勝景,讓人看得好驚豔! 就這樣度過了一兩小時的悠閒夏日時光。
林森公園地下停車場
地址: 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35號
電話: 2521-1965
康樂公園,面積29,331平方公尺,座落台北市南京東路以北,林森北路東側。
林森公園,面積13,385平方公尺,座落台北市南京東路以北,林森北路西側。
負責管理單位:台北市圓山公園管理所 聯絡電話:2585-1430
(註)本文圖片與文字,版權歸屬SJKen 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