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旅行體驗是版主個人主觀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內,「廣孝堂」位於園區的中心位置,毗鄰主題展示館及民藝街,寬9.68公尺,進深為11.61公尺,面積約為37.3坪,是一座典型傳統的古建築,有八十餘年歷史。
「廣孝堂」原為宜蘭鄭氏家廟,建於日治大正十年至十四年間(1921年-1925),由鄭氏人士集資興建,作為宗祠,原址於宜蘭市聖後街五十七號,於籌組創建時之原稱為「廣孝會」,等到建築完成後始改稱為「廣孝堂」。
「廣孝堂」是台灣古建築移地重建之例,民國八十五年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而面臨拆除命運,經由地方人士及宜蘭縣政府協助下,由鄭氏子孫捐出地上建物及文物。宜蘭縣政府委復興工專測 繪、調查、研究及委商拆卸保存,民國九十年六月拆卸下來重組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現址,移建時儘量保留原有木構件來恢復建築物之原有風貌,「廣孝堂」作為園區傳統社會宗族關係及祖先信仰之實體展示空間,室內依傳統格局擺設佈置家具器物,以推廣傳統祭祖儀式活動且兼具街區導覽中心之功能。




「廣孝堂」為單座建築,現只存正堂,建築格局平面為面寬三間,進深五間之格局,屋頂採硬山式,鋪紅瓦,出燕尾翹脊。龍虎兩側山牆均為磚砌承重牆做法,砌法為一皮全順、一皮全丁之英式砌法;
正脊為屬大脊、燕尾式做法,垂脊端亦為燕尾式,且其起翹弧度正脊為大,顯得較為盈活潑。
前步口廊設變桷捲棚,廊前有踏階,廊內立兩根圓柱,圓柱上雕有陰刻楷書對聯曰:「名山前拱樹色青蒼呈淑氣,秀水後環波光瀲豔獻精華」。
步口廊明間施六角磚地鋪,次間為尺二磚斜鋪面。正面明間立三關六扇門,次間設格扇門。
明間為三關六扇門,門楣橫批「廣孝堂」,中立板門兩側則皆施隔扇門,板門書寫「祖澤流徽」且留有菱花式銅質門環,門環雕飾鏤空八卦的傳統圖案。
木製門印雕刻左「詩」、右「禮」,門楣上有精緻的門印刻有「詩」「禮」二字,蘊含「詩禮傳家」的深遠意義,文字以篆體來雕琢。
側立面近前廊處,設圓光門,山牆上則開有以綠釉花磚砌製的磬牌形通氣窗。









整座牆體為紅磚丁順砌,牆基為洗石子造。背面開四個磚砌窗,中間兩窗設組砌花窗,外為磚製直櫺窗。整座建築外觀顯得簡潔大方。
跨過中門進入殿內,只見巨大樸實之屋架與雕刻精緻之中龕排樓面,屋架為五柱十六架,其中殿內方柱及矩形斷面樑之設計,近似廣州潮州匠師手法。
細部上,聯繫瓜柱間之束仔、束隨、看隨及束尾等構件造型簡樸,僅束隨及束尾施以線雕處理,刻有筆紙束、雲紋及卷草等圖樣;
彩繪顏色則以黑色及紅色為主,柱礩為方形方石礩,其上並施以剔地起突雕刻。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26841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五濱路二段201號
官網: http://www.ncfta.gov.tw/ncfta_ce/main/index.aspx
遊客服務電話:03-9507711、0800-868676
傳真:03- 9501177
公部門電話:03-9705815.傳真:03-960523
(註) 本文中介紹的圖片與文字,版權歸屬SJKen 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
全站熱搜